樊嘉禄谈传统村落中的非遗保护与研究
4月18日下午,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文化论坛第3期、百名教授讲座第112期“传统村落中的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湖兴居举行。主讲人樊嘉禄以传统村落中的非遗保护与研究为主题,以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由浅及深地为到场教师进行了讲解。
樊教授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非物质相对的是物质,物质就是可以离开人,可以离开特定的人,单独能够存在的。与文化相对应的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不是人造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去加工的东西,用英语来讲就是“being itself”,它自己存在。文化是人作用于自然以后的东西。人的活动印记作用于自然,就是文化。樊教授强调,非物质不一定是文化的,也可能是自然的。遗产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价值观筛选的,所以可以解释为,是老祖宗留下的好的东西。这样,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樊教授在讲座中,以当代建筑物审美标准下降为例,他强调,建筑物应当结合地形地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每个地方的建筑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应该是有美感的个性。他对“一个缺乏美感的人,工作越努力破坏越严重”这种说法表示赞同,同时认为缺乏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缺失。
樊教授谈论当代建筑物的审美,从而引出村落中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并坚信,传统村落中非遗保护值得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点。
樊嘉禄(1964-),男,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客座研究员,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科技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普通逻辑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已出版专著《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卷》(2007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中国手工艺文房四宝》,译著《社会角色与心理健康》,主编《普通逻辑简明教程》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科院985创新经费资助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专长:科技史、科技哲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樊嘉禄,黄山学院副院长,科技史专业博士,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7年参与中科院95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综合研究”并参与《中国传统文艺全集》的编写。樊教授参与《中国宣纸制作基因》的编写,并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遗名录评审专家。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教务处承报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