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相关单位: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文件要求,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助推“学科登峰”“一号工程”任务完成,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大学,提高大学生绿色低碳循环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我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决定组织举办第四届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教务处 研究生院 校团委
承办单位:校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三、大赛内容
紧扣大赛主题,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产品。
(一)参赛作品赛道
本届竞赛设置高教自主赛道、产业命题赛道。高教自主赛道由参赛队伍根据竞赛主题和方向自拟题目参赛;产业命题赛道围绕竞赛主题面向政府、社会和企业征集竞赛命题,参赛团队从指定命题中选题参赛,具体赛题见官网。
(二)参赛作品组别
根据参赛团队成员中最高学历,分为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
(三)参赛作品类别
根据大赛章程,高教自主赛道申报作品类型包括:实验研究、调研报告、产品设计与成果应用三大类别。产业命题赛道作品单独设置类别(命题网址:https://www.cnlcr.com/#welcome/1/propositioncenter/index)。
(四)参赛作品领域
参赛作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低碳循环理论研究与现状调查,主要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以及循环模式方式等理论创新与现状调查,中外对比研究。
2.资源能源的节约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主要包括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原材料节约与节能降耗。
3.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农林废弃物、工业污泥与废水、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
4.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开发的利用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
5.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政策、技术研究,中外对比研究。
四、大赛规则
1.参赛对象:校内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者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单个团队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1-5名。每位参赛者(每个参赛团队)限报1个项目,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1个类别,不得兼报。大赛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团队成员中若包含研究生,则划为研究生组。
2.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
3.参赛项目有关的发表成果应为近2年内获得,即2022年7月1日之后获得。
五、大赛日程与安排
1.大赛报名:各参赛团队须在2024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间登录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网站(http://www.cnlcr.com)在线填写报名信息,进行注册和参赛报名。
2.作品申报:请各参赛团队将大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作品书(模板见附件2),于2024年10月20日至12月20日进行网上提交。作品申报表须由院系(或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扫描后一并提交。
3.作品初审:于2025年1月中旬进行作品初审,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网上进行作品初评。
4.终审、决赛:初定于2025年3月上旬进行决赛答辩,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5.奖项设置:根据学生提交作品情况,设立特、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获奖项目优先推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
六、大赛秘书处
秘书长:沙力争、邹宝平、戈洪伟、李俊
副秘书长:龚胜意、翁异静、胡志军
成员:石大力、叶赛英、郑新跃、刘文波、曾嵘、张琰
七、赛事联系方式
1.大赛联系邮箱:dtds@zust.edu.cn
2.联系人及电话:刘老师(85070530)、张老师(85070732)
3. 竞赛咨询QQ群:2151011160
教务处 研究生院 校团委 校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2024年9月14日
附件:
附件1. 作品申报表
附件2. 作品书模板